江蘇狼博管道以核級鋼骨架管技術,為大國能源安全筑牢“地下血脈”
7月12日,內蒙古鄂爾多斯荒漠深處傳來重大捷報——中核集團“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成功下線首批天然鈾產品。標志著我國天然鈾生產取得突破,一舉盤活北方數十萬噸復雜砂巖鈾資源,將有力保障我國能源資源安全的自主可控。
在這一國家戰略工程的背后,江蘇狼博管道制造有限公司憑借其自主研發的電熔鋼骨架增強高密度聚乙烯復合管件以及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合管,為示范工程提供了關鍵基礎設施支持,彰顯了民營科技企業在核工業領域的硬核實力。
國之重器,鈾業新章
“國鈾一號”采鈾技術采用原地浸出采鈾工藝,顛覆了傳統的鈾礦地下開采模式,僅在地表施工鉆孔,通過向地下礦層注入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浸出劑,使鈾元素在溶液中溶解并提升至地表進行加工處理。該項技術解決了高碳酸鹽、高礦化度、低滲透和低品位(俗稱“兩高兩低”)的復雜砂巖型鈾資源開采世界性難題,關鍵技術指標位于世界前列,實現“三廢零排放、生態無破壞、減碳可持續”的目標效果。
不僅如此,“國鈾一號”采鈾技術集成自動化、遠程集控和大數據分析等技術,采用“賦存資源可視化、運行分析智能化、資源開采精準化”的鈾礦采冶新模式,以數字技術推動天然鈾產業轉型,是我國天然鈾產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將推動我國地浸鈾礦山開啟“千里之外、一屏掌控、一鍵采鈾”的新局面。
管通鈾成,技術護航
在“國鈾一號”復雜的浸出液輸送系統中,管道如同項目的“血管”,其可靠性直接關系生產安全與效率。江蘇狼博管道憑借在核電領域的深厚積淀,成為項目關鍵管道供應商。
該公司提供的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合管及管件產品,融合高強度鋼絲骨架與耐腐蝕聚乙烯層,具備超強抗壓、零滲漏和卓越耐化學腐蝕特性。其多樣化的管件接口設計(平口、承口、法蘭口靈活搭配),確保與管材內通徑一致,有效避免沉積、保持壓力穩定,完美適應天然鈾生產中強腐蝕、高壓的嚴苛環境。
“核工業管道必須做到零缺陷、零滲漏、零事故。”一位項目負責人強調,“每一米管道都關乎國家戰略資源的安全”。
這并非江蘇狼博首次服務國家重大核工程。此前,該公司已在中國電建核電公司廣東廉江核電項目、三澳核電、松木島紅沿核電、太平嶺核電等核電項目中擔綱核心管道供應商,積累了豐富的核級工程經驗。
這種 “國家隊+民企尖兵” 的合作模式正在重塑產業生態。以江蘇狼博為代表的民營企業,憑借專業化技術優勢成為國家重大工程的生力軍。該公司擁有120,000平方米生產基地,產品涵蓋30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日產能高達22,000米,是國內少數具備核級管道配套能力的高科技企業。
隨著首桶鈾產品下線,“國鈾一號”示范工程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據測算,該工程全面投產后,可滿足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的年需求量,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鈾原料供應格局。
“從燃料包殼硼不銹鋼管打破禁運,到鈾原料自主生產技術突破,中國核工業正以全鏈條創新之勢筑牢能源安全屏障。”一位核工業專家感慨道。在鄂爾多斯荒漠上崛起的綠色鈾都,不僅點亮了自主可控的核電之光,更照亮了中國高端制造走向世界的新征程。